您的位置:首頁 > 互聯網 >

簡述國際法的主體,并舉例說明,急啊,考試用的,謝啦

2021-07-03 22:19:41來源:互聯網

作為國際法的主體,通常需要具備三個條件:(1)獨立參加國際關系的能力;(2)直接承受國際權利和義務的能力;(3)獨立進行國際求償的能力。三個要件相輔相成,相互聯系。一般認為,在當代國際社會里同時具備上述三個要件的是國家,而在一定范圍內和一定條件下是國際組織和正在爭取獨立的民族。個人不是國際法的主體。

結合最新時事淺析中國如何成為負責任大國

“中國責任論”的最先提出者,是美國前任副國務卿佐立克。他在2005年9月17日的講話中,希望中國成為“負責任的利益攸關方”。嗣后,美國和西方輿論也紛紛跟進。我們自己也說中國是一個負責任的大國。雙方都在講責任,但仔細分析起來,兩個責任不大一樣。在我看來,中國的責任主要在以下四個方面:

  一是把中國自己的事辦好。

  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,有13億人口,占全球的1/5。把中國事情辦好,本身就是我們對國際社會能盡的最重要責任。中國自改革開放以來,貧困人口減少了近3億,使全球貧困人口的總數大幅下降,聯合國高度評價中國這一貢獻。

  二是根據國際規則所承擔的責任。

  中國是聯合國的創始國,我們一向信守聯合國憲章和國際法準則。中國已參加了近300個國際條約、130多個國際組織。按照規則履行自己的責任是法治的需要,中國也正是這樣做的。比如:中國是安理會常任理事國,我們當然要履行常任理事國的責任,中國履行自己的國際責任和義務的記錄是好的。隨著中國綜合國力的增長,我們的貢獻也會增加。過去,聯合國維和活動我們沒有參加;現在,中國是安理會五個常任理事國中提供維和兵力最多的。

  三是應對人類面臨共同挑戰的責任。

  氣候變化、環境污染、自然災害、跨國犯罪、毒品泛濫、疾病流行等等,都是人類面臨的共同挑戰。拿氣候變化來說,這需要全世界聯合起來共同迎接挑戰。我們在“十一五”規劃中,規定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源消耗要比“十五”期末降低20%左右,主要污染物排放減少10%,并把其作為約束性指標,這就是我們作為一個負責任大國的表現。

  四是在促進和平與發展中的責任。

  和平是發展的前提,中國主張和平解決國際爭端,不贊成違反聯合國憲章和國際法準則,單方面使用武力和武力威脅。朝核六方會談取得重要進展,這是與會各方共同努力的結果。中國的作用得到各方和國際社會的贊揚與肯定。這就是中國在為促進和平方面盡自己責任的具體表現。發展是世界面臨的又一大課題。世界貧困人口增多,又使發展問題突出了。去年11月在北京舉行的中非合作論壇會議上,中國政府作出了莊嚴承諾。今年新年伊始,胡錦濤主席就訪問了8個非洲國家,落實中非合作論壇成果。中國在平等基礎上,大力發展對非合作,尋求互利共贏,這就是履行我們在促進世界發展中的責任。幾個世紀以來,世界一直是以西方為中心的。今天的世界雖然在變,但在西方輿論界“西方中心論”依然盛行。你按照他們的意見做,他們就說履行了責任;沒按他們的去做,就說沒有履行責任。以“我為中心”,要別人一切行動按自己利益行事,這不僅做不到,在道理上也說不過去。中國主張國際關系民主化,也就是說,國際上的事情,大家共同商量著辦,大國、小國,強e5a48de588b6e79fa5e9819331333264663034國、弱國,窮國、富國,都有發言權。中國愿意同世界各國一道,共同應對人類面臨的挑戰,按照國際規則,來履行自己的責任,為解決好人類所面臨的和平和發展兩大問題做出貢獻。

好吊妞视频988gao免费_韩国一卡二卡芒果_中国人免费观看高清在线观看_亚洲欧美日韩中文综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