俄烏沖突三個月的主要軍事教訓有以下三點:
第一,像烏克蘭這種小國,很難把握自己的命運,在幾個大國中間,一定要保持中立,不要倒向任何一方,否則就會招來滅頂之災。
戲子澤連斯基為了自己的一己私欲,將烏克蘭卷入戰火之中,如果一開始能夠進行和談,便可以免去這種滅頂之災,但是烏克蘭讓自己成了北約的戰爭代理國,自己打得四分五裂,民不聊生!
第二,可千萬不要指望北約,它們絕不會自己下場,將自己的國家和人民拖入戰火之中。
北約最擅長的就是培養代理人,替它們作戰,拿出它們那些已經落后的武器,打贏了,它們當然有數不盡的好處;打輸了,對于它們來說也沒有多大的損失。
而戰爭過程中,這些小國的艱難,它們從來不會考慮,這些百姓的疾苦,它們也不會關懷。
第三,歐盟應該更加深刻地認識自己的盟友的本質。
俄烏戰爭中,歐盟跟著去制裁俄羅斯,最后自己沒有得到任何好處,反而缺糧缺能源,還要以更高的高價去購買,人民生活越來越差。但盟友卻沒有任何損失,盟友用削弱歐盟來鞏固自己的地位,歐盟也應該有明白人看到這些本質!
個人認為,俄烏沖突三個月來的主要軍事教訓,對世界地緣政治、經濟發展、世界和平的影響是巨大而深遠的。
對俄羅斯而言,有三點教訓需要認真總結:
一、要高度重視西方老美北約對烏克蘭的戰場情報支持與幫扶力度,切實做好戰場偽裝與內部防奸保密工作;
二、要盡量避免在大城市、重要開闊地域與烏克蘭的巷道、要點攻奪、圍堵戰,而應充分發揮自己遠程攻擊、精確打擊、定點清除、大功率火炮的巨大威力與優勢,減少不必要的地面持久對峙而造成的人員裝備損傷;
三、加大對烏重要軍事指揮、政治控制中心,西方援助武器倉儲、運輸線路目標的打擊力度,削弱烏戰場持續能力,從心理、物質上動搖對方抵抗意志,同時加大戰場政治宣傳與攻勢,瓦解對方斗志。
就烏克蘭方面而言,也有三點教訓可汲取:
一、在本土廣闊平原作戰,可充分利用熟悉地形地物這個最大優勢,在缺少空中支援情況下,放棄陣地固守、集團規模作戰模式,化整為零,小群多路,廣泛開展靈活機動、晝伏夜出的游擊戰爭,比如伏擊戰、破襲戰、騷擾戰什么的,結小勝于大戰,待持久而憊敵行。
二、堅持底線,善待百姓,守住民心,軍民結合,天下無敵,而不是反其道而行之。
三、識時務,顧大體,一切靠自己。本著還和平于人民的良愿,與曾經的兄弟握手言和不丟人,不必要做親者痛、仇者快的傻事蠢事,甘當大國搏弈的棋子、棄子,到頭來人財兩空,一無所有。